Stun The World !
作者:hqlovehbk序:
提起Stone Cold Steve Austin,只要是摔迷,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的职业生涯肃然起敬。来自“Wrestling Hometown”德克萨斯的Austin,受训于Chris Adams,1990年出道,先后辗转于USWA,WCW,ECW,WWF等多个摔角联盟,终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,成为了当今摔角界独一无二的“现象”。Austin之盛名,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。2006年的Hall Of Fame刚刚结束,Steve Austin作为压轴者介绍Bret"Hitman"Hart进入了名人堂。其影响力巨大可见一斑。啤酒,碎玻璃,骷髅,响尾蛇,Austin影响了一代摔迷。Wrestling也因为他的闪耀而更添无穷魅力。
“Stunning”&“Superstar”
但凡摔角手,几乎都是从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做起的,更何况Austin并非身于名门,其出道自然更具艰辛。不计其数爬摸滚打的小比赛,炼就了Austin出色的擂台技巧和比赛掌控力。他一点点容纳和吸取着作为一个巨星必备的素质。不得不承认,Austin是最能洞察观众心理的摔角手之一,他知道怎样带动现场气氛并给Fans留下深刻印象。
我喜欢用“长发Austin”来形容WCW和ECW时代的Austin,之所以这么形容,是因为Austin的摔角天赋在这些联盟根本没有得到发掘和认可,他就如同芸芸众生般没有棱角。或许是孤陋寡闻吧,我至今没有看过Austin在WCW/ECW的一场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比赛。
当时的WCW,充斥了太多传统的摔角手,在那个比赛为重的时代,他们是擂台上的主流。Austin这样的摔角手得不到任何发挥自己个性的空间。其剧情的极至,也不过是United States Title而已。记忆里的WCW,小帮小派异常多,一个不甚知名的摔角手,如果不借“帮派”之力就想出人头地,简直无法想象。
Dangerous Alliance,The Hollywood Blondes,这些Austin早期参加的组合,最擅长的无非是导致比赛DQ或无结果。由此可以想象到当时Austin工作的乏味及生活的无奈。值得一提的是,Brian Pillman和Ricky Steamboat,是这个时期与Austin接触最多且最亲密的人。前者是Austin的搭档兼之后反目成仇的“敌人”,后者则被Austin称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优秀的对手。
“Stunning”没有起色,“Superstar”更不会有亮点。Austin在94年的一次日本之行中受伤后,随即遭到WCW解雇。为了生存,他只能来到费城,草草加盟ECW。在WCW郁郁不得志的Austin,当然希望在ECW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,他也为此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精力。然而,看过ECW比赛及了解Austin摔角风格的人都明白,ECW也不是Austin的“发达之路”。他和Sandman展开了长期的不和,你来我往,比赛一场接一场,“血”流了不少,但效果甚微,他得到的只是一个向观众展示“血腥暴力”的平台。Austin依旧演绎着二流角色,依旧远离主线剧情,依旧无法崭露头脚,摔迷们根本不会去发掘其角色中的内涵。
去年的One Night Stand,不太理解为何最后的压轴登场者竟然是Austin。对于纯粹的ECW-FANS来说,这无疑是WWE剧情编排的一大败笔。
“Stone Cold”
现在舆论对于Vince McMahon的评价,褒贬不一。他因为在很多方面与金钱利益摆脱不了干系而被指责为一个失败者;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一个能力挽狂澜,知人识人的成功者。没有他,我们今天不可能看到如此众多的摔角巨星,如此浩大的摔角联盟。就连爱憎分明的Bret Hart都不得不承认这点。是Vince McMahon从ECW的残墟中发现了Steve Austin。
95年末,Steve Austin以“The Ringmaster”的形象亮相WWF。这是一个充斥着铜臭市井气息的“美国混蛋”角色。剧情组还专门给他配备了Wed DiBiase做经纪人。与WCW,ECW的经历不同,WWF的Austin获得了平身最大的机会:他开始不断的赢得比赛,并毫无顾忌的散播自己的个性。一个个对手败在他的“Million Dollar Dream”下,迎来的是不断上涨的人气和更大胆的角色创新。“Stone Cold”就此诞生了。
在1996年的King Of Ring上,Austin奉行着自己的“3:16”准则成为擂台之王。他开始与WWF的一批准巨星发生剧情。Yokozuna,Jake Roberts,Vader,Goldust,Hunter.....相继成为他的手下败将。这时的Austin,目中无人之甚,极其“混蛋”之能。越来越多年轻的观众被他的作风感染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Austin等一批新摔角手,把统治摔角多年的“复古型”摔角瓦解了,娱乐化从此在摔角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,“WWF冠军”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。
国家对抗
1996年,太多的摔角巨星离开了WWF,有的退役,有的转投WCW。令人称奇的是:这样的巨变并没有从本质上影响WWF的运营。WWF反而在Bret Hart,Undertaker,Shawn Michaels等人的“带领”下,发展得越来越好。Austin作为这段时期WWF的中流砥柱,毋庸置疑。
任何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对于WWF性质的转变,摔角手之间也出现了巨大分歧,其中最直接的对立,莫过于Bret Hart VS Shawn Michaels。随着WM12上,Heart Break Kid战胜Hitman赢得WWF冠军,各种分歧也从幕后转到了台前。为了淡化两人的对立,Vince不得不分别给两人安排剧情。Shawn去组建DX,Bret则带领Hart Foundation,与Stone Cold对抗。
这个“决策”,对Austin来说,具有划时代意义。因为就在一瞬间,他由“混蛋”变成了“英雄”,他要代表“美国”去对抗“加拿大”。
1997年初,枫叶旗和星条旗共同飘扬在WWF-SHOW现场的时期正式开始。Austin先“暗算”了Bret成为了该年的皇家大赛优胜者,又逐个与Hart Foundation的成员发生争斗。而Austin在WM13上那场与Bret的Submission Match中,满面是血却仍未屈服的镜头,更是成为了最经典的瞬间烙在太多人的记忆里。这时的Austin,一身“正气”,发出的是“正义”之声,做出的是“令人欢呼”之举。Country Match,Flag Match.....比赛一场比一场精彩,IC Champion,Tag Team Champion.....头衔一个接着一个。Austin在这段做为FACE与Hart Foundation对立的时期,一举成为WWF的绝对巨星。
冠军的辉煌
“国家对抗”的终结宣布了Austin“冠军时代”的到来。保持强势的Austin再次夺得RR优胜者。他登上摔角顶峰的机会来了。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WM14上击败DX的首领----Shawn Michaels。关于WM14上这场冠军战,想必很多人已欣赏过。比赛过程跌宕起伏,结果却众望所归:Stone Cold Steve Austin战胜了Shawn Michaels。后者就此隐去,前者的时代正式来临。至此,Austin与Undertaker,Mankind,Kane,Rock等人一道成为了WWF的主干力量。
这段时期,Austin的呼声无疑是最高的。摔迷对他的喜爱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。而他的所有相关商品的销量也是空前得好。难怪Austin曾炫耀道,迄今为止,还没有人比他给WWF带来的财富更多。
Stone Cold vs Vince McMahon
90年代中后期的WWF,其运营状况虽说相对稳定,但在当时大大小小摔角联盟的“夹击”下,还是多少呈现出了一些危机。尤其是来自WCW的压力,致使WWF的收视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劣势。98年末,Monday Night War的演绎几乎达到惨烈的程度。每个联盟都绞尽脑汁的出新玩花样,拉拢观众群,提升票房。WWF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推出了Stone Cold vs Vince McMahon的剧情,这个剧情具有超乎想象的颠覆意义:它既打破了摔角手的角色变换格局,又将娱乐性摆在了摔角各项标准的首位。
可以毫不夸张的说:Stone Cold vs Vince McMahon,撑起了当时WWF的半边天,并逐渐使WWF在星期一的角逐中占据了有利位置。Vince凭借自己Chairman的身份,召集了The Rock,Undertaker,Triple-H等狠角向Austin发难。WWF冠军的争夺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白热化。
也许从那个时候的Austin身上,Fans们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叛逆,不羁的影子。也正因此,每当Austin的爆破音乐响起,迎接他的无疑是雷鸣般的欢呼,标榜Rattlesnake的牌子甚至极富发泄心理的中指。Stone Cold成了人们心中另类的英雄,这个英雄出身草莽,但却比传统世家更深入人心。
技术流重现
职业摔角的发展方向,取决于观众的“审美”心理。WWF的变革使其获得了新生,并使其在竞争对手一个个倒下时开始了在摔角领域的垄断。剧情是WWF的命脉,但纯粹的剧情根本无法满足日益“资深”的摔迷。比赛质量被重新提上议程是摔角联盟,特别是WWF本身不得不默许的趋势。99年到2001年间,WWF先后引进了Chris Benoit,Chris Jericho,Eddie Guerrero等悍将,更将奥运冠军,American Hero----Kurt Angle招至麾下。这些技术优秀的摔角手的加盟,极大程度的丰富了WWF剧情的展开,更重要的是再次将“技术”领入Fans的视野。
细心点可以发现,早期的Stone Cold,摔技和打击技方面相当出色。但随着WWF性质的变化,他的技术也不知不觉向“哗众取宠”型转变。技术型选手的侵入,正好为Austin个人的擂台技巧提供了恢复空间。他作为Face与Benoit,Jericho,Angle等人发生争斗,通过比赛的再输再赢,进一步提升着自己的声誉。
The Alliance
随着WCW,ECW等联盟在优胜劣汰中衰落,WWF开始向全盛时期迈进,纵观整个美国摔角届,再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力量。这个时期的Austin,依然是举足轻重的,你根本无法猜测他剧情的走向。时而Baby Face,时而Heel,今天还是WWF的“领袖”,明天就会成为见利忘义的“叛徒”。
The Alliance强力入侵WWF的剧情,给摔角手们提供了空前的表现空间,尤其是那些王牌SuperStar,更成为了理所应当的焦点。Survivor Series 2001上那场5 VS 5,可以说是此剧情发展的最高潮。那场比赛云集了WWF当时最具声誉的巨星。Austin则在比赛中成为了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人物。
WWF,有帅才的巨星不多。而此时的Austin却把自己的领导者风范淋漓尽致地表现,其气势令当时The Alliance中呼风唤雨的SuperStar们可望不可及。假如Austin只是一个我行我素,个性鲜明的摔角手,绝不可能成为引领摔角潮流的代表。
淡出与回归
从1995年到2001年,短短六年间,Steve Austin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摔角手迈入了神坛,成为一代传奇巨星。然而,十多年比赛的历练,无疑给Austin的身体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创伤。01-02年间,Austin淡出了主线剧情,甚至有退出摔角界的迹象。他需要处理生活中的琐碎无奈甚至与伤病抗争。
02年,Vince将nWo带回了WWF。这令包括Austin在内的很多巨星极度不满。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,WWF/E竟然安排了Austin与nWo争斗这样的剧情。Austin曾因此两度愤然离去,甚至在RAW十周年自己成为“Superstar of the Decade”及RAW “Moment of the Decade”时,都拒绝参与颁奖典礼。毫无疑问,此时的Austin,在摔角理念上,与Vince有了极大分歧。也许,在Austin眼里,重复旧路,只能算是一种令人不屑的催拉枯朽。
在我看来,Austin的崛起和颠峰,持续了很久,也只有Austin的时代,才可以真正称之为摔角界的Entertainment时代。Austin的为人及职业生涯,决定了他一生无法与摔角绝缘。也正因此,我们才可以看到他作为GM,把Eric耍得一无是处;作为“警长”,把Triple-H急得暴跳如雷,作为“角斗士”,代言Wrestle Mania……此时的Steve Austin,已然不再是那个WWF的Son of *,他给我们带来的是自己热血时代的难以忘怀。还记得2003年Survivor Series中那场决定Austin去留的Team vs Team比赛么?比赛后他将啤酒罐放在擂台上离去的背影,甚至让我们忘记了那是剧情,也让我们跨过摔角去直面现实中的Steve Austin。
后记
生活中的Austin,是个谦和的人。在其职业生涯中,他也基本没树过什么敌。唯一的抱怨,来自于对King of Harts----Owen的一次几近毁掉他职业生涯的失误。可那一切,也随着人去楼空而变得微不足道了。Austin对摔角手们,摔角界都有着很透彻且公正的评价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这种理性的处世原则更为很多人所认可。
现在的很多摔迷,对WWE提出了太多诟病,有些指责甚至是莫须有的。但不满的声音越响亮,我反而觉得WWE之底蕴越深厚,其回击异议的手段也越“巧妙”。即使是一场新人充斥,百无聊赖的PPV,它可以让你满怀期待,而它需要做的,仅仅是邀请Austin回来喝听啤酒。
Stone Cold Steve Austin,擂台的主宰,当他肆无忌惮地向对手使出Stunner时,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。 这样的文章不顶就真的愧对自己的签名...
页:
[1]